那些改变我的书

按时间排序:

P1050115-480x360

凡尔纳的科幻小说:小学三四年级。喜欢科幻类的书,特别喜欢凡尔纳。第一部看的凡尔纳的动画片是《环游地球八十天》,还是当时的卫视中文台每天吃饭时间播出的。第一套凡尔纳的书是《格兰特船长的儿女》,后来不知道又从那里弄到了一套。他写的给我的感觉就是很“真实”,后来知道这个叫做“硬科幻”。要说改变因为那时候还小,谈不上,不过觉得世界真的可以很精彩。

P1050113-480x360 

然后就是郑渊洁了,家里面有全集,还有后来出的几本选集。全集还是按《童话大王》最后一页的邮购方法,一本一本的汇款买回来的。前后大概有个四五年?还记得第一本看的《童话大王》的内容是“皮皮鲁对话录”还有“龙珠风波”。当时我就震惊了,居然“童话”可以写成这样。对传统教育观念的反抗以及幽默反讽的态度,大概都是从他这来的吧。最喜欢的是《蛇王淘金》和《飞马牌汽车》。把郑渊洁以及《童话大王》推荐给我小学的好朋友们,大家都很喜欢。但是家长们觉得不行了,“看这种书会不会学坏啊?”,后来证明,完全是杞人忧天。后来发现喜欢郑渊洁的人真的很多,有一次他来我们学校做演讲,居然挤爆了全校最大的报告厅。我想他要是去搞个教派,不会比李大师的影响力低。

郑渊洁给我带来最大的影响改变就是不把“听话”视为理所当然,还有“没有哪本书是非看不可的”。现在想来,幸运的是我们这一拨人的年龄很适合,随着郑渊洁的作品的“成人度”不断提高而长大。

 P1050109-480x360   

一千零一夜,实在太经典,初中到高中的假期要是闲了我都会重新翻看。我家这套版本是译者删掉了成人内容之后最全的一版了。原来只有6这本,包括了阿拉丁还有那个理发师和印染师的故事,本来想凑齐一套,后来在贵阳怎么也找不到,幸好之后有了网上书店,就陆陆续续的重新买了一套。喜欢这套书的原因就是故事比较有趣,讲得比较好。

P1050097-480x360

六年级暑假买的金庸,看了很多遍,都快背得了。后来觉得还是挺无聊的,呵呵。不过确实挺经典。没啥特别的影响,就是懂了很多杂七杂八的东西,有时候会YY一下自己成为大侠。

P1050085-480x360

王小波的书,一开始是初三买的那本《沉默的大多数》,喜欢他那种俏皮话,喜欢那种一本正经的讽刺态度,《摆脱童稚状态》是我比较喜欢的一篇文章,基本上可以说和2009年发生的一系列网络事件暗合。后来买了他的小说,喜欢《红拂夜奔》,喜欢里面各种人的荒诞。还有《万寿寺》也挺不错的。黑色的这套是最近当当打折时候买的,一套十卷才61块,品相不错。

最喜欢的一句话是“不是争谁对难错。而是争谁好谁坏。一旦争出了结果,一方的好人身份既定,另一方坏蛋就昭然若揭;好人方对坏蛋方当然还有些话要说,不但要批判,还要揭发”。当然,《一只特立独行的猪》也会常常让我开心。还有他经常引用的“参差多态乃是幸福的本源”。

 P1050120-480x640

不知道是为什么会买这本书,看了下扉页所记,是在高二的时候在紫林庵西南风买的。当时看1984和动物农庄的感觉,都是那么的震撼,觉着那么的深刻,不愧为时代杂志评选的1923年至今最好的100本英文小说之一。那个时候差不多开始知道世界上有一种叫做“墙”的东西,更是对1984的深刻产生了恐惧。同为反乌托邦小说的《美丽新世界》一直想看,但是拖来拖去的没去图书馆借。

《1984》基本上是对我的世界观人生观产生最大影响的一本书。

 P1050088-480x360

差不多是高二还是高三的时候,同桌给我看了一本龙应台的书,觉得还可以,后来自己也找了些。比较喜欢《野火集》和《亲爱的安德烈》,其他的一些,比如《百年思索》以及《我的不安》等,看了之后没有什么印象。《野火集》里面的每一篇,简直都是在讲如今的大陆,从这个意义上看,差距差不多有二十年。那本《请用文明来说服我》是在台湾的博客来订的(其实我真的不懂为啥博客来这种买书的网站也会被封锁),买这本书不是因为它的内容,只因为这是一本大陆的禁书。雪夜闭门读禁书,不亦快哉!最新出的《大江大海1949》下了电子版,没看。

龙大妈对我的影响,大概就是注重每一个人的价值,避免宏大。

P1050096-480x360

大学看的,《宽容》和《异端的权利》(或译为《良心反对暴力》)这两本书还是当时看余杰的书他老提到的。宗教上的不宽容基本上就是悲剧的诞生。“把一个人活活烧死不是保卫一个教义,而是屠杀一个人。” “追寻真理并说出自己所信仰的真理,永远不能作为罪行。
没有人会被迫接受一种信念。信念是自由的。”“我们不应用火烧别人来证明我们自己的信仰,只应为了我们自己的信仰随时准备被烧死。”

喜欢《人类群星闪耀时》,只是喜欢茨威格那种笔法,那种收敛的激情,那种细致的感情,那种问人类的进步而狂喜的精神。

P1050087-480x360 

在大学里面后来读了林达的几本书,说起来,其实满篇都只是常识而已。不过就是这样的“常识”我们现在可能还是觉得会“大逆不道”:比如“总统是靠不住的”,比如“先有公民,后有政府”,比如“无代表不纳税”,比如“政府不应该干涉司法”,比如“坏人也有受到公正程序审判的权利”,比如《西班牙旅行笔记》里面的“军人不应该干涉政治”。最近那本《民主的细节》一样的是讲常识,不过更细节一点罢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