时隔好久我又开始说一说GTD的事情,这个时间管理方法的思路很简单,收集-加工-组织-执行-回顾。
收集:用一个统一的收件箱来存放你的各种杂事,可以是一个实物的收件箱,记事簿或者是电子化的收件箱,并且尽量每天都通过加工来清空你的收件箱。
加工:杂事可以分几类:项目,任务,备忘和愿景。超过两分钟或者需要多步骤才能完成的任务叫做项目。备忘是在你需要的时候能找到的东西,不需要采取行动,愿景是你短时间做不了的事情。对于项目,加工时列出下一步的行动。这样,你需要维护四个列表:项目,下一步行动,参考和愿景。
组织: 按照场合组织你的下一步行动列表,这样你在同样的场合就可以批量执行任务了,这样的效率会比在不同的场合间切换要高。有一些行动有特定的时间属性(比如周日出席的婚礼),那就放到日程表里面去。这样,你还需要维护一个日程表。有些行动你需要委派别人,这样你得维护一个等待列表。所以,现在你有:项目,下一步行动,参考,愿景,日程和等待六个列表。
执行:按照场合执行任务,其中可以参考诸如『番茄工作法』,『吃掉那只青蛙法』等等。
回顾:每周回顾你的项目、愿景和等待这三个列表,看是不是列表上的内容可以转到你的收件箱里面去,从而转换为下一步行动。
对GTD的介绍就到这里。GTD的好处不必多说,若干年前一个用这个方法的同学就告诉我『GTD让我不忘事』——其实时间管理的本质就是减轻你无端的压力而已。
但是GTD这整套方法的流程或者说操作本身可以说是比较繁琐的(因此有一些简化的版本),特别是在加工和组织上,一个行动往往会有两个维度以上的属性,比如场合以及所属的项目(或者还包括截止时间),那在我们进行收集的时候如果采取分别填写的方式,那就会在使用工具上花费不不要的时间和精力,并且同时需要维护六个列表,负担不能说不小。
直到我发现了Workflowy, 其整合了树状的项目管理功能以及简洁高效的输入功能,在使用Workflowy的过程中我发现,其实GTD时间管理的流程完全可以像发微博那样进行
从Workflowy的介绍视频(Youku|Youtube)里可以看出Workflowy的特点是:
一个简单的大纲式软件(outliner web application)
用缩进距离表示节点从属关系
通过设置当前节点以及展开/收缩节点,方便查看节点概览和节点详情
子节点是有序的,通过拖拽可以调整
支持快捷键操作
移动设备访问方便,不需要特别的App,浏览器直接访问网站就可以
那为何我认为使用Workflowy来做时间管理会像发微博一样方便呢?重点就是他的标签功能:Workflowy支持用#和@开头的标签链接(可惜不支持中文),正如微博里面使用的这两个符号一样。而且在其搜索功能中还可以对这两个符号标签自动补全。这一功能大大的简化了GTD流程中的加工和组织工作,于是我们可以这样使用:
用树形列表管理收件箱、项目及愿景
用#标签管理场合,比如 #mail,#家,#google,#淘宝 等
用@来管理等待列表,比如 @boss,@honey等,正如你发微博那样
这样来使用Workflowy,你的列表就是下图这个样子
当你点击或者搜索关键字(快捷键Esc)的时候,Workflowy就会给你动态的生成一个『场合』列表
这样你就不需要手动的去维护这个场合内的『下一步行动』列表了。同理,你可以用#today标签来表示需要今天需要做的事项,达到在执行的时候迅速查看的效果。
现在返过来看看这一GTD系统的实现,其实就是一个『关键字搜索+大纲列表』的功能,其实不需要在线应用也能完成,现成的大纲列表软件应该都是能胜任这一任务的。作为键盘操作控,我初步用Vim实现了这一要求,将在下一篇日志里面介绍给大家。